中新網攀枝花7月12日電 (記者 胡敏 王哲)“釩鈦產業的發展也面臨供給側改革,供給和需求要匹配和適應起來一要靠創新,二要靠改革。”12日,參加九三學社中央第八次科學座談會、釩鈦產業創新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研討會的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賴明在會上如是說。
參加會議的上百名院士、專家圍繞有“中國釩鈦之都”之稱的四川攀枝花市釩鈦產業創新發展與資源型城市轉型等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為中國釩鈦產業如何創新發展,以及資源型城市怎么轉型提供智力支持。
地處川滇交界的攀枝花資源富集,釩、鈦儲量分別占全國的63%、93%和全球的11%、35%,分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
作為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攀枝花加快建設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國家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加快創建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試驗區,已經初步實現了由工礦基地向生態宜居城市的重大轉變。
但是,攀枝花也面臨著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高、產品創新不強,創新不足、城市轉型發展支撐不牢等問題。這些難題,如何才能有效破解?
應邀參會的北京金能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重德在主題發言時說,釩電池是最有應用前景的儲能技術,攀枝花應將釩電池作為釩鈦產業、康養產業、生物產業有機結合的紐帶,盡快設立釩電池研發中心、產業化企業,采用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提供優厚待遇吸引英才。同時,采取租賃等多種形式,推動釩電池在全世界廣泛應用。
在談到城市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陳云研究中心主任陳東林說,近兩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以鋼鐵、化工等為代表的產業需求開始銳減,資源型城市受到的影響也非常大,只能尋求轉型。
陳東林認為,在轉型的過程中,黨委、政府一定要謹慎。現在,國內不少地方都在向生態、旅游發展轉型,但是,有的地方就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還是一擁而上。城市的發展,還是應當結合自己的資源屬性,順應自然發展規律。
曾在攀枝花工作過多年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張成名認為,國家批準了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實驗區,攀枝花就應該在“創新”和“實驗”上作文章,創新就不能守舊,“新”就是要在“舊”的東西上有突破,目前看,“創新”與“實驗”的東西還不突出。(完)
(原標題:專家學者:釩鈦產業發展與城市轉型關鍵在創新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