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鈦白粉行業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在南京國際鈦原料大會上,國家化工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分中心主任畢勝表示,2015年我國鈦白粉總產量及表觀需求量均出現下降。雖然行業全年總產量下降,但行業前六名的綜合產能占比由2014年的38%提升到了2015年的46%。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業內企業數量減少了4家,且在未來的3-5年內有望再減少1/3,至30家企業。在此過程中,一些年產能不足5萬噸的小型企業可能將被淘汰出局。生產商越來越少,單個生產商規模越來越大將成為我國鈦白粉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
而提到最近業內的熱門話題:氯化法鈦白項目,畢勝表示:客觀的說,雖然國內目前現有的4家氯化法企業運行狀況不盡如人意,但總體而言還在進步中。通過在運行中不斷積累經驗,肯定會有所收獲。氯化法要實現大規模生產,還將任重道遠。實現達標達產,產品占領市場,企業取得盈利,才是硬道理。
針對產業政策層面及“十三五”政策方針,中國涂料協會副秘書長,付一江先生做出了闡述。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鈦白粉行業主要存在七大主要問題:1.廠子多,規模小。2.高端產品不足,低端產品過剩,引發嚴重的壓價競爭行為。3.產業結構不協調。4.氯化法技術受到國外企業封鎖,發展緩慢。5.資源開發粗放,利用水平不高。6.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優勢。7. 工藝裝備落后,環境污染嚴重。
針對上述問題,付副秘書長認為,應從結構性改革入手,鼓勵研發高品質專用鈦白,擴大有效供給,優質供給。未來5年我國鈦白粉需求預計將保持4-5%的年增長率,由此估算2020年我國鈦白粉需求量將達到300-330萬噸,現有產能基本滿足要求。還應創新硫酸法工藝,實現清潔生產,限制新建硫酸法生產裝置,淘汰環保不達標的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