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中共攀枝花市委十屆十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上審議通過了《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制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未來五年,攀枝花將堅持“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發展理念,唱響工業強市主旋律,持續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不斷提升“三區聯動”能級,加快科技創新高地、南向開放門戶、友好生態環境、宜居公園城市、市域社會治理五大建設。預計到2035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此次會議,一方面總結了攀枝花“十三五”時期特別是2020年的工作,部署2021年任務,另一方面,則是謀劃“十四五”發展和2035年遠景目標。
回望——
“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十三五”時期是攀枝花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攀枝花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迎難而上,開拓進取,發展思路不斷明晰,優化提出“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地區生產總值進入“千億俱樂部”;聚焦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小康基礎不斷夯實;統籌打造“一樞紐五高地”,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堅持不懈惠民生解民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旗幟鮮明從嚴管黨治黨,黨建引領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攀枝花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奠定了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堅實基礎。五年取得的顯著成績證明:堅持黨的領導是攀枝花取得一切勝利的根本保證,堅持工業強市和科技強市不動搖是攀枝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
特別是在工業發展方面,攀枝花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加快推進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啟動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規劃建設,攀鋼扭虧為盈并創下盈利歷史新高,鈦精礦、釩產品產能產量居全國第一,攀鋼高爐渣提鈦及1.5萬噸氯化法鈦白、云鈦EB爐國產化等項目建成投產,龍蟒佰利聯、力欣鈦業等項目加快推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數量扭轉10年來持續縮減局面。水、光、風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桐子林、觀音巖水電站全面投產運行,金沙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銀江水電站全面開工建設,累計建成光伏發電裝機24.56萬千瓦、風電裝機40.15萬千瓦。堅持以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科技農業建設成效明顯。堅持鋼鐵和陽光的“辯證法”,按照“養身、養心、養智”理念,大力發展康養產業,成立全國首個康養產業發展局和康養產業發展中心,在全國率先發布康養產業地方標準,躋身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十強地級市。全市地區生產總值于2016年突破千億大關,人均GDP穩居全省前列,三次產業結構從2015年3.4:71.4:25.2調整為2019年9.1:54.5:36.4。
回首2020年,攀枝花堅持危中尋機、逆勢而進,經濟運行企穩向好。認真貫徹省委“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要求,全市經濟呈現困難開局、逆境奮進、增速回升、穩中向好的態勢,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和修復能力。釩鈦鋼鐵方面,攜手攀鋼打造工業“航母艦隊”,全力打造攀鋼千億級釩鈦企業和高水平企業集群。推動釩鈦產業鏈不斷向上下游延伸、價值鏈不斷向中高端進軍,寶雞鈦產業研究院雙創基地建成,山青釩業、嘉翔鈦業等項目投產,攀鋼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云鈦高端鈦錠熔鑄等項目扎實推進,全市首個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建設。睿恩光電全面投產,美亞迪光電產業園開工建設,信息產業實現“零”的突破。安寧鐵鈦成功上市,秉揚科技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
展望——
“十四五”將繼續大力唱響工業強市主旋律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更是攀枝花開發建設55周年之后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攀枝花將大力唱響“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工業強市主旋律,加快推進“兩城”建設和“一樞紐五高地”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建設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展望“十四五”,攀枝花經濟實力將大幅提升,保持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在全省的位次進一步前移,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全省前列,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兩城”基本建成,省級新區成功創建,“攀鋼航母艦隊”持續壯大,發展動力活力明顯增強;基本完成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現代化生產水平大幅提升,農業基礎更加穩固,新興產業成為經濟重要支柱,縣域經濟基礎不斷夯實,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世界釩鈦產業基地初步建成。
到2035年,攀枝花經濟實力將邁上新的臺階,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世界釩鈦產業基地全面建成,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高標準建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區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生態環境更加優美,高水平建成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宜居公園城市。同時,社會事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